秋水文学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沉静 深远 典范 《秋水文学》选稿基地
 
首页Latest images搜索注册登录

 

 但丁

向下 
作者留言
AB
Admin



帖子数 : 19
注册日期 : 12-11-08

但丁 Empty
帖子主题: 但丁   但丁 Empty周二 十一月 20, 2012 12:12 pm

但丁(1265-1321)是欧洲由中世纪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那个时期的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他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新生》 、 《论俗语》 、 《飨宴》 及《诗集》等著作。《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诗,主要抒发对贝亚特丽契的眷恋之情,质朴清丽,优美动人,在“温柔的新体”这一诗派的诗歌中,它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对于但丁这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诗人,恩格斯这样评价他:“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265年5月生于佛罗伦萨。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

但丁父母早亡。少年生活贫困,刻苦自学,对诗歌、伦理学、哲学、神学以及天文、地理、历史、音乐和绘画等均有深刻研究。早年参加新兴市民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1289年 6月参加骑兵队。1295年起先后担任过保民官会议成员、选举执政官工作的顾问和百人团会议的成员。1300年 6月作为医师与药剂师行会的代表,被任命为任期两个月的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六名执政官之一,负责调解归尔甫党内部的黑、白党之争。尽管他属于白党,但为了维护佛罗伦萨共和政权,仍谴责黑白党之争,秉公把带头闹事的两党领导人驱逐出境,挫败教皇干涉佛罗伦萨内政的阴谋。1302年1月,代表罗马教廷利益的黑党夺取佛罗伦萨政权,宣布但丁犯有巧取豪夺、非法赢利和反对宗教罪,判处 2年流放,剥夺公权终身,后改判终身流放。此后但丁流落意大利各地,以讲学和作诗***,断然拒绝以宣誓忏悔为条件换取赦免,重返家园。1315年,佛罗伦萨统治者又缺席判处其死刑。1317年应拉文纳统治者邀请,但丁携子女客居拉文纳,并在这里度过晚年,1321年9月14日在拉文纳逝世。

但丁的创作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现实生活和政治变革。其第一部诗集《新生》(1292~1293)用意大利文写成,歌颂其理想中的恋人贝娅特丽切,表达了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代表作《神曲》(1307~1321)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共100章,计14233行。以广阔的场景描写了他的悲哀和希望。通过诗歌语言,揭露了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从封建关系向资本主义关系过渡中的社会矛盾,对教会的***和虚伪进行了抨击和揭露;表现出人文主义的萌芽,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时代的最高水平。其他主要作品有《飨宴》(1304~1307)、《帝制论》(1310~1312)等。
在但丁的一生中,他曾积极地投身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担任过公职。后来,他因为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追随者,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在此后的近二十年里,但丁虽然也作过多次努力想重返故里,但都没有成功,最后终于客死他乡。辛酸的流亡生活使他扩大了视野,增长了阅历,丰富了经验。但丁的重要作品几乎全部是在流亡中写成的,其中以《神曲》最为著名。


但丁 - 人物评价
恩格斯誉曾赞誉其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意大利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利大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的这一评价表明了但丁及其创作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但丁生活在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的意大利,这正是意大利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新旧交替的时代。他是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者。

但丁早年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反对教皇和封建教会对世俗的歪曲干扰。但丁被流放,在流亡期间,他目睹意大利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现实,认识到城邦之间的纠纷对意大利进步的危害;他渴望国家和平统一。这些都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但丁把统一国家的希望寄托在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身上,结果化为泡影。

一方面表现了鲜明的进步倾向,闪现着新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另一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宗教神学和禁欲主义的观念。愤怒揭露教会和僧侣的罪行,揭露教会人士图谋私利、贪得无厌的丑恶嘴脸,遣责教会买卖圣职、敲诈勒索的罪恶行径。但丁痛恨教会的罪行,但不否认宗教。

但丁渴望和平统一的思想也在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他在幻游地狱时,也鬼魂们谈话的中心就是意大利的政治形势、国家兴亡与统一的问题。他对那些能够维护国家和平统一的亡魂热情赞扬,而对于那些生前制造纷争、危害国家的鬼魂无情地加以痛斥。这些思想体现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肯定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认为人有智慧和才能,有自由意志和理性,因此人应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追求知识、事业,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这些思想,都突破了宗教的来世思想和禁欲主义。

但丁的新思想还在于宽广的胸怀,为人类前途上下求索,超载当时普遍时代思想局限,高远地看到:只有人自身才能决定自身命运。


但丁 - 《神曲》
《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象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三十三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一百歌之多,计一万四千多行。

神曲这部长诗采用的是中古时期所特有的梦幻文学形式,通过但丁的自叙描述了他在1300年复活节前的那个星期五凌晨,在一座黑暗的森林里迷了路。黎明时分,他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他正要登山,却被三只张牙舞爪的野兽(豹、狮、狼,象征淫欲、强暴、贪婪),拦住了去路,情势十分危急。这时,古罗马时代的伟大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青年时期所爱恋的对象俾德丽采的嘱托前来搭救但丁,然后又作为他的向导带他游历了地狱和炼狱。
地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在狄斯城内,分成五层,分别收容一些异教徒的灵魂、好色之徒、犯饕餮罪者、贪婪挥霍者、生前动辄发怒的灵魂,这些人在这里受尽了各种煎熬。第二部分在狄斯城内,也分成三层,收容的都是罪孽深重的灵魂。第三部分是一个分成四层巨大的深井,其底部是个冰湖,凡生前有残杀亲人或各种背叛罪行的灵魂都给冻在湖里。
能够进入炼狱的,是那些生前的罪恶能够通过受罚而得到宽恕的灵魂。这里的刑罚不象地狱里的那样惨酷,并且带有一种赎罪的性质,因此灵魂们比较乐于接受。炼狱山共分七级,分别洗净傲慢、嫉妒、忿怒、怠慢、贪财、贪食、贪色七种人类大罪。灵魂在洗去一种罪过的同时,也就上升了一级,如此可逐步升向山顶。山顶上是一座地上乐园。维吉尔把但丁带到这里后就离开了,之后但丁就由俾德丽采前来引导了。他们经过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终于到达了上帝的面前。这时但丁大彻大悟,他的思想已与上帝的意念融洽无间。整篇史诗至此也就戛然而止了。

但丁的这部作品,同中古时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字里行间充满了寓意。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还是比较清楚的,即人经过了迷惘和苦难,到达了真理和至善的境界。在作品中但丁通过自己的叙述或通过与鬼魂谈话,反映了中古时期文化领域内的各种成就,并说出了他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达了带有新时代特征的新思想和新世界观。但丁在《神曲》中广泛而深刻地暴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在批判封建主义的同时,他对作为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并垄断了当时全部文化的教会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严厉地批判统治阶级的寡廉鲜耻以及对人民的残酷压榨;他否定神权统治和教会至上的观点,坚决反对教皇掌握世俗权力;他揭露教会的罪恶,谴责僧侣们的无耻勾当。不仅如此,他对新兴市民阶级的自私以及正在形成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弊端也作了一定的指责。


神曲《神曲》中写的虽是来世,但反映的却都是现世的事物,这充分显示了但丁对于现世生活的兴趣和关心。他认为人应当克服惰性,追求荣誉;应当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伟大思想和坚强意志,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丁在《神曲》中还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他对古典文化也十分敬仰,并以维吉尔作为理性和哲学的化身,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然而,但丁毕竟还是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思想也免不了带有某些旧时代的痕迹。神学观点,中世纪的道德观乃至世界观的种种矛盾,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流露。但丁在书中揭露了教会的***和堕落,却又不从根本上反对教会和宗教,还把信仰和神学置于理性和哲学之上。他认为,理性和哲学可以帮助人们辨认出邪恶的道路,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必须依靠信仰和神学。此外,他在对待诗中人物的态度上也常有矛盾之处。
《神曲》中既写了人世的黑暗现实,也写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种既非纯粹的现实主义,又非纯粹的浪漫主义写法,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但丁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描写准确鲜明,比喻贴切生动。因此,尽管《神曲》中人物众多,场面千变万化,但诗人往往寥寥数笔,就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场景交待得清清楚楚,而所描绘的那些来世景象读来也颇有真实之感。但丁就是靠许许多多写得这样生动的细节,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宗教感情、内心经验以古往今来的各种事物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神曲》不是用当时意大利作家们常用的拉丁语、法语或普罗旺斯语,而是用意大利作家们常用的意大利俗语写的,这对于意大利文学语言以及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过重大的作用,并使得但丁超越了在他之前的一切意大利作家,成为第一位意大利民族的诗人。

但丁出生以前,他的母亲在临近分娩的时候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梦。她梦见自己在高高的月桂树下,周围是一片翠绿的草坪,看到一个小孩儿爬上桂树吃果子,还去摘桂树叶子,又喝清澈的泉水。但是,这个小孩忽然摔下来,变成了一个牧羊人,再一眨眼,这个牧羊人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孔雀。但丁的母亲吃了一惊后就醒了过来。没过多久,她便生下了但丁。对于这个梦,后世有很多种解释。但丁之后著名的意大利作家薄迦丘,在他的《但丁传》中这样解释说,高高的桂树象征古典诗人。(在古时,优秀的诗人被称为桂冠诗人。用桂树的叶子做成桂冠进行加冕)小孩在树下喝泉水。泉水意味着哲学思想。他进一步解释说,人在吃东西的时候要喝点水,同样,人在吸收精神食粮的时候,要同时接受一些哲学思想,那些知识才能消化,变成精神上的营养。小孩爬上树摘果子,是说但丁将来会吸取古典诗人的思想和艺术的精华。这孩子变了牧羊人,是说,长大了的但丁就是一个不但能写而且带领人们前进求索,寻求真理的人物。变成孔雀,象征着但丁后来创作的《神曲》。因为孔雀是华美的,有着美丽无比的羽毛,有翎眼,有轻盈的步履,高贵的神态,《神曲》有精妙的构思,严谨的结构,优美的文辞和韵律。这样一部美妙无比的文学作品就像孔雀,就像孔雀天使般的羽毛。《神曲》有一百歌,就像孔雀一百只翎眼;《神曲》的风格是高雅的、明快的,就像孔雀轻盈的步履;《神曲》典雅,流芳百世,就像孔雀的肉体芳香四溢,不会腐烂,是永恒的。

少年时期的但丁好学深思,通过自学接触到了拉丁诗人的作品,法国骑士传奇和普罗旺斯骑士抒情诗。这些作品中对人性的肯定,成为但丁今后创作的思想养分。但丁的一生充满了坎坷。而对于他的一生来说有两件事情至关重要。在《神曲》的开篇诗人写道:“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我已经迷失了正路,走进了一座幽暗的森林,……”是什么使才华横溢的诗人迷失了人生之路呢?在《神曲-炼狱篇》中,圣女贝雅特丽齐与但丁的对话,使我们可以明白诗人迷失的一个原因:“(贝雅特丽齐)有一段时间,我以我的容颜支持着他:让他看到我青春的眼睛,指引他去走正路。当我一到人生第二时期的门槛,离开了人世,他就撇开我倾心于别人……他把脚步转到不正确的路上,追求福的种种假象……他堕落的那样深,一切拯救他的办法都已不足,除非让他去看万劫不复的人群。”
《神曲》中不断提到的这位圣女贝雅特丽齐,是但丁的恋人。但丁对她的爱是一种精神上的爱情。传说在但丁九岁的时候,见到一位小姑娘。小姑娘的名字就叫贝雅特丽齐。他第一次见到贝雅特丽齐,心中就油然地萌发出一种异样的情感,一种爱慕之情。后来,但丁在他的诗集《新生》中曾描写他九岁时见到贝雅特丽齐时的感情:“这个时候,藏在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激烈地颤动起来,就连很微弱的脉搏里也感觉了震动。” 然而诗人对这位女子的爱并非是世俗的爱,而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上的,就像基督徒对圣母的虔诚的爱一样。这种爱陶冶他的情操,洗涤他的灵魂,使他的心智得到一种升华。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使他变得更纯洁,更高尚。八年以后,但丁又一次在佛罗伦萨街头(具体说是在阿尔诺河的一座桥边)见到了贝雅特丽齐。他的心再次剧烈地跳动,感情再次受到猛烈地冲击。关于这一次相见,有很多画作留传至今。但丁第二次见到贝雅特丽齐时。她穿着浅色的长裙,深褐色的衬衣,手上拿着一枝美丽的玫瑰花。但丁惊呆了,不知怎样开口,她给他留下了一种震撼心灵的印象。后来,贝雅特丽齐嫁了人,没过多久,在1209年就去世了。但丁感到非常悲哀,他把自己对贝雅特丽齐表示怀念的诗歌和散文串联起来,写了一部散文和抒情诗相揉合的作品——《新生》。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但丁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和写作,就像诗人自己在《神曲——地狱篇》第二章中通过卢齐亚之口说出的那样:“上帝的真正的赞美者贝雅特丽齐呀,你为什么不去救助那个那样爱你,由于你而离开了凡庸的人群的人哪?……”但后来他终于明白,这样下去他只会更消沉,沉迷于对贝雅特丽齐的悲哀之中,这是和他对贝雅特丽齐的爱不相称的。他感到要振作起来,决定开始认真写作。他要从感情的世界跳跃到哲学的世界,他要去探索人性完善的道路,去探索意大利在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他要把自己创作的成果作为礼物***给他钟爱的贝雅特丽齐。于是他开始写作《神曲》。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对贝雅特丽齐的真挚崇高的爱情,他是不可能写出《神曲》的。贝雅特丽齐对但丁一生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也正因为如此,但丁游历地狱。炼狱时,有一位古罗马的诗人维吉尔作向导。但丁尊称他为自己的导师,智慧的海洋。维吉尔引导但丁游览了地狱和炼狱,而在到达天堂的第一重天时便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接下来的指引者就换成了委托维吉尔救助但丁的贝雅特丽齐。通过《神曲》这样的安排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在哲学的引导下凭借理性认识罪恶,悔过自新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又通过信仰的途径和神学的启发认识真理,达到洁净自身的境界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从侧面感觉到贝雅特丽齐对但丁一生的影响。

对于诗人但丁来讲,他并不是一个“书斋里的学者”。他的一生自始至终都在为自己所向往的理想而战斗着。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但丁就积极地参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上面已经提到过,当时的意大利是欧洲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也因此成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国家和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可是在当时的意大利政治局面十分混乱,分裂成一个个城邦,每个城邦有郡主。各个城邦之间,世俗的政权和教权之间,市民阶级和封建君权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佛罗伦萨就是诸城邦之一,那里最早建立了共和政权。但丁在担任行政官期间,以共和国的利益为重,置身于党派斗争之外,秉公处理任何严重威胁共和国秩序的事件,并对于教皇干涉佛罗伦萨内政表示坚决的反对。佛罗伦萨政府的强硬态度激怒了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教皇便乘机在但丁滞留罗马的时候,唆使黑党夺取了政权并对反对党进行大肆的迫害,对身为白党成员的但丁当然也不会例外。但丁被判流放和罚金,罪名是***公款,反对教皇和查理,扰乱共和国和平。并且要他自己亲自认错后才可以回到佛罗伦萨。而但丁拒绝了承认强加的罪名和罚金也拒绝亲自忏悔。于是又被判处死刑和永久流放,永远不准回佛罗伦萨。一旦回来将会被烧死。从此但丁就开始了将近二十年的流亡生涯,至死未能返回自己的故乡。这便是诗人一生中的另外一件大事。 但丁的人生经历了落差很大的两个政治阶段,又身逢新旧两种思想并存的历史变革时期,这与我国的一位著名诗人屈原的一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仅如此,但丁也如同屈原一样对于无法见面的祖国寄予了深深的担忧和惋惜。可以说,他所著的《神曲》是建立在对祖国的深切担忧,对贝雅特丽齐的爱的双重基石上的。在诗人被放逐期间,他看到了祖国秀丽的自然风光,接触了社会各个阶层,加深了对祖国的爱恋,丰富了人生阅历,扩大了视野,从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眼光来关照这个人世。他看到纷争混乱的意大利甚至是整个欧洲,不懈的试图理解导致祸乱的根源和整治的最终途径,并自愿担负起揭露现实,唤醒人心,为自己的母土寻找救赎之路的沉重使命。作为一位头戴桂冠的诗人,就是要通过创作一部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来完成这一使命。为此,他中断了为他洗刷个人罪名的《论俗语》和《筵席》的创作,转而构筑传世名作《神曲》。
诗人笔下的天堂是真理的源泉,至善灵魂的故乡。他用恢弘的色彩和庞大的气势以及精妙的比喻构筑了一个至圣的归处。并将自己心爱的贝雅特丽齐描述成一位圣女,置于天堂的净火天之中。在这里诗人放置了自己认为真,善,美的事物:誓言,荣耀,多情,智慧,信仰,牺牲,贤明,默想以及最后的在真理基督中的胜利,又分别以不同的物象:洁白的十字架,光圈,白鸽,纯白的玫瑰花,辉煌的光等来渲染天堂中的幸福与喜乐,纯洁与凝重。毋庸质疑,这就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世界,也是诗人一生追求的目标。

《神曲》在庄严的颂歌中落下了帷幕,在这里蕴涵着诗人对人世的悲悯和关怀,在这里抒发了诗人善恶分明的豪迈气质。就这样,耗尽了气血的诗人将长明灯对准了自己的母土佛罗伦萨,想再看一眼还在黑夜中沉睡不起的母亲,然而桂冠在孤寂的泪水中掉落在了冰凉的地上。人世没有实现诗人最后一个愿望。

一位女神来到永远睡去的诗人身边,现在没有人知道她名为缪斯。她轻轻的拉起诗人的灵魂,“诗人啊,桂冠的长青叶终会凋零,而那凋落的叶片会成为参天的古木滋养知我名的后人,你的歌也许会随着他人的嗓音而不断地变化,世上没有绝对相同的话语,但你的情感将永远被你的生母牢记在她沉痛的心中。来,穿起闪亮的条鞋,踏足酒兰色的洋面,登上你理想之地吧,唯一的永存在那里盼望你的归还。你的母亲将在不远的将来为失去她的儿子哀哭,在你俗物的住所上***永恒的礼物。”

[url=https://i.servimg.com/u/f41/17/91/24/80/01300011.jpg]https://i.servimg.com/u/f41/17/91/24/80/01300011.jpg[/url]
返回页首 向下
https://qswx.catsboard.com
 
但丁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秋水文学 :: 世界文学馆 :: 世界作家肖像馆-
转跳到: